内蒙古交通集团是一家有着70余年发展历程、拥有深厚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的企业。1951年内蒙古交通部成立了公路测量总队,1952年成立内蒙古公路工程局,到2004年成立高路公司,2017年成立公交投公司,集团经历了多次的机构改革重组。2023年6月,按照自治区党委、政府部署安排,高路公司与公交投公司进行专业化整合重组,成立了内蒙古交通集团。整合重组后的内蒙古交通集团注册资本1000亿元,资产总额3342亿元,信用评级“AAA”级,员工2.1万余人,下设分子公司103家,业务涵盖公路投资建设、运营、养护、数字物流、新能源重卡物流、综合能源补给等9条产业链,是内蒙古自治区资产规模最大的国有企业。集团经营管理公路38条,所辖公路总里程1.1万公里,其中高速公路6356公里,占自治区高速公路总里程的83%,一级公路3106公里,占自治区的35%。累计实施公路建设项目67个,实现了中蒙俄各口岸与内陆地区的互联互通,在自治区“四横十二纵”综合运输通道中,承担了“三横十纵”的公路建设运营任务,是自治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领域名副其实的主力军。
交通集团坚持“人民交通为人民”的发展理念,精心打造品质工程和样板公路,投资建设了内蒙古第一条双向6车道和第一条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,第一条绿色旅游高速公路,第一条智慧高速,西拉沐沦特大桥等自治区重点项目;投资建设的多个项目获得“李春奖”“鲁班奖”“草原杯”“平安百年品质工程”“绿色公路建设典型示范工程”等奖项。
交通集团始终牢记“国企姓党”这一根本属性,心怀“国之大者”,认真履行国有企业的“三大责任”,全力当好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。交通集团坚持立足主责主业,围绕中心服务大局,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区各族群众。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各类通行费惠民政策,累计减免通行费130余亿元;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,全力赋能乡村振兴,多措并举稳岗就业,助力社会公益慈善事业,累计捐款2400余万元,彰显国企责任担当。主动融入“一带一路”战略,助力自治区构建“横贯东西、纵连南北、顺通北京、畅联八省、抵边达海、城乡一体”的综合立体交通网,以实际行动服务支撑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交通集团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,从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两个维度改革创新,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提出了“开拓进取、勇争一流”的奋斗目标,在工程建设方面提出了“精益求精、止于至善”的要求,在干部与员工之间倡导“互相支持、互相理解、互相包容、互相成就”的价值观,弘扬“爱企如家、以企为家”的企业文化理念,号召每个员工都应该成为企业的“业务员”,都应该成为企业“行走的名片”,构建起全员闯市场的发展格局,形成了齐心协力干事业、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局面。集团牢固树立市场化思维,不断完善内控管理,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,全面部署打赢任务达标、市场拓展、多元发展“三大攻坚战”。在任务达标方面,2024年集团完成营业收入443.96亿元,同比增加235.62亿元,实现营收翻倍;全年利润总额25.53亿元,同比增加2亿元。在市场拓展方面,提出“守住区内、开拓区外、走向海外”,在湖南、湖北、安徽等省份拓展了公路建设、材料供应等市场化项目,新落地市场化项目突破百亿元,中标的安徽省S10扬淮高速滁州段10.5亿元公路项目,刷新集团区外单体项目中标金额历史。在“借船出海”方面,承揽菲律宾拉斯皮纳斯污水管网项目。在“造船出海”方面,成功中标蒙古国ETT矿12.8万吨动力煤进口项目,规模约6900余万元,实现了蒙古煤进口贸易“从零到一”的突破;成功中标蒙古国道路施工项目,中标金额1.49亿元;与沙特纳季德门户控股公司签署《合作谅解备忘录》,海外市场实现“零”的突破。在多元发展方面,集团加快布局新兴产业,“蒙马智运”成为全区最大数字物流平台;主要货运通道建成新能源重卡充换电站17座;所辖路网服务区充电设施实现全覆盖,智能装备制造基地落地投产;开拓低空经济产业新赛道,成功举办“无人机+北斗+AI”公路智慧巡检首飞和“双十一”低空物流试航活动。在科技创新方面,集团全面贯彻自治区科技“突围”部署要求,成立科学技术协会,开工建设自治区首个交通科技创新产业园,博士后科研工作站、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、自治区法学会交通法律研究会相继揭牌成立,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夯实,创新发展动能更加强劲。
交通集团在2025年部署开展“经营业绩倍增年”“市场开拓跨越年”“资质等级提升年”“多元产业布局年”“资本市场进军年”“绩效管理提升年”“科技创新赋能年”“数智化转型年”“品质工程提升年”“党建引领强化年”等“十个目标年”,旨在通过专项行动,实现集团各项事业发展的全方位突破和跃升,确保集团今年顺利进入“中国企业500强”,达到全国交通企业中游水平。